宏观经济

蔡志强

蔡志强老师--党史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党建原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法学博士,2005年到中央党校党建部党的原理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研究领域: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危机治理,及政党与社会的协调。主要成果:出版著作7部:个人专著2部(其中1部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书目),合著5部,在《中国行政管理》、《宏观经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动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央党校学

宋学丛《双碳背景下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主讲:宋学丛【课程背景】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愿景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前针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已经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利用市场资金加以弥补。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自主创新下取得蓬勃发展,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

薄文

薄文博士简介实战型金融经济政策专家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双博士上海市政府政府顾问组专家大资管与金融政策高级研究员多家银行总行特聘经济政策专家全国十大优秀经济学论文博士获得者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独立顾问、特聘专家现任:双一流高校金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成员(副董事长级)曾任: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负责人(高管级)曾任:某经济特区政府下属地产开发集团金融

王军生《银行开门红系列课程:金融与宏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培训时间:1天培训对象:总分行部门总经理+支行行长等高管人员课程大纲一、国家宏观经济新趋势与金融发展新机遇一)新时代的四大板块与三个支撑战略组合“四大板块”1、西部大开发2、东北振兴3、中部崛起4、东部率先发展三个支撑带1、一带一路2、长江经济带3、京津冀协同发展二)重点在促进大消费经济发展1、国家“交通一体化”2、生态环保3、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国家宏观经济处于中低速发展新时期1、

宋学丛《《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主讲:宋学丛老师【课程背景】我国经济运行正在经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变化。与以往不同,虽然同样表现为经济波动,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更多在于预期和信心变化。稳预期正在成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头戏”,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心在向预期管理迁移。 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性力量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哪些难题待解?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如何? 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做好哪些事情?我国经济韧性强、潜

李志传

李志传老师简介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博士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资格)现担任中国泛海研究院院长助理(主持工作)隆众资讯北京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石油大学经管学院MBA企业导师。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公司战略主讲课程《美国能源战略新动向与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世界能源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陈德胜《宏观经济与小微企业融资贷款业务解码》

课程背景:二十大以来,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发布,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服务,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专精特小微企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个主体的重要议题。为此,本课程对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政策与趋势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服务进行全方位解析,为社会各主体的经济金融活动指明方向。授课老师近30年的经济金融管理理论学习研究和商业银行

张亚西《《宏观经济与保险行业发展》》

主讲:张亚西老师【课程背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与积累,中国经济已经累积了庞大的GDP。按照官方统计已然成为全球第二,按照某些经济学家可购买力计算已经是全球第一,超越了美国。不管怎么算,总量很大这个结论没有人可以质疑了。但是中国这四十多年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环境,扩大了不均衡,所以难以为继。为此必须改变发展模式,所以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背后是人才升级和教育升级,反应在

清大EMBA宏观经济与政策解读6月7、8日课程

宏观经济与政策解读Ai时代·清大EMBA6月7、8日课程安排《宏观经济与政策解读》岳庆平岳庆平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原常委已出版著作10余本,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辞书、丛书多部。单独承担过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科学杰出人才(又称“百人工程")。参加撰写的《中华文化通志》,199

马兆林《宏观经济分析与中美关系》

主讲:马兆林【课程目标】2025年增量政策的核心逻辑是“底线思维+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通过财政货币协同、消费与投资并重、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回升”的三重目标。短期需应对关税冲击与内需不足,中长期则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收入分配改革,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本课程掌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应对逻辑。【课程时长】3小时【课程大纲】一、中美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