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夏国维《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解读要点】2025年“全国两会”奏响团结强音激扬奋进力量,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永远为人民而跳动,以蓬勃的活力,向光向新向上而行,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筑牢基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历史不负实干者,时代眷顾奋进者。

张骊《中国工会十八大解读》

【课程背景】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3年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承载着亿万职工的重托,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近2000名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盛会。这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工会工作的成就和经

刘卫平

刘卫平老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哲学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上海市委党校原思维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创造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思维科学研究会首届副会长兼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我国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上海交大等多家知名大学EDP高培中心客座教授【自我解读】刘卫平老师做过行政领导、下过海经过商、经历丰富;知识能力多元、视野开阔;既

朱昔群《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凝聚信心力量奋斗创造未来课时(时长3 小时)【课程大纲】一、课程引入(一)两会的由来及其重大作用(二)2025年全国两会的背景(三)2025年全国两会的核心使命二、《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一)2024年工作回顾(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三、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10大信号(一)GDP增速目标5%:兼顾需要与可能(二)CPI增速目标下调至2%(三)

宋福范

宋福范老师简介党史、会议解读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建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撰稿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共北京市委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北京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特约报告人中国政法大学等北京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自我解读】主要从事中国

高中华

高中华教授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耶鲁大学高级访问者。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党总支副书记,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党史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肃顺与咸丰政局》《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祈天忧民: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史论》等主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学习革命家的人格风范,长征精神、党代会历史,一些党史经典文献解读,等主讲课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张春晓

张春晓老师简介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研究员党的二十大宣讲团成员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新闻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党政培训班、企业家班、职业经理人班、MBA、MPA班次主讲教师,精品课老师。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主要研究方向:国有经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中国经济思想,行政体制,产业组织,传统文化

陈述

陈述老师--党史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党史部社会主义新时期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题组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的建设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80年》等多部专著。【主讲课程】《群众路线教育》《反腐倡廉》《谈<决定>:改革为了人民 人民需要改革》《让八项规定真正成为“铁八条”》《改革没有“顺

姜新旺《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思路新趋势课程大纲第一篇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5年经济工作一、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梳理(一)2024年经济工作情况和当前形势研判(二)五个“必须统筹好”(三)总体要求(四)政策部署1.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五)2025年要抓好九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

宋学丛《双碳背景下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主讲:宋学丛【课程背景】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愿景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前针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已经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利用市场资金加以弥补。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自主创新下取得蓬勃发展,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