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丁万明《中国传统家风家训与家族传承的现代启示》

立家规: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传家训:和待乡邻;宽厚谦恭;谨言慎行,洁身自好;树家风: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清白做人,爱岗敬业;丁老师将用他的丰富学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为我们解读中国传统的齐家之道!课程大纲一、中国传统齐家之道的基本价值观 1、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传承的价值理念二、中国传统最重要的几部家训 1、《温公家训》&nbsp

张应杭

张应杭老师;——浙江大学法学教授浙江大学法学教授浙江大学MBA/EMBA中心主讲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讲教授企业伦理文化研究所所长澳门科技大学MBA兼职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个人简介】张应杭教授,男,笔名张云和,夏雨等。1963生于浙江云和,1979年考入上海华东师大政教系,

任德山《​国学通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主讲:任德山课程大纲一、为什么要学国学?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纲下面面称“国学”)是中华智慧发展的永恒基础和源泉,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生生不息,创造日新的丰厚沃土。2.朱自清先生说过,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对本国的经典有接触的义务。学国学就是全面提高文化素养。3.人类历史有一个现象,每一次的进步,都要回到文明的源头,汲取本源的智慧,以资开创复兴之路。4.修身则事业永续,齐家则

陈东

陈东老师简介传统文化之“现代化与应用化”研究专家中西方“文化与管理”对比研究专家顾客优势商业理论体系发现者(昔)北京东方人(EEC)管理顾问机构首席顾问著有《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研究背景:自1996年进入管理咨询领域以来,陈东老师主持与参与了37项组织战略、营销及运营管理等咨询个案,因期间深感"西方商业及管理理论、模型"与"中国企

刘卫平《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管理智慧》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刘卫平【课程大纲】一、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一)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涵义1、时间维度2、空间维度案例互动分析(二)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核心是儒学思想1、内容丰富2、体系庞大3、影响深远案例互动分析(三)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经典代表作1、“四书”:2、“五经”:案例互动分析二、中国传统国学文化是我国现代管理重要文化资源(一)现代管理内涵及其本质1、管理的对象: “人”与“物

王希坤

王希坤老师简介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浙江儒学学会理事,领导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和生命思想等方向研究。主讲课程:“传统文化与领导智慧”“传统文化与生命智慧”“弘扬传统修身文化 提升党性修养”等。课题成果: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社科联、杭州市规划课题等厅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重大、国家社

沈碧津《传统文化与团队建设》

主讲人:沈碧津[ 课程背景 ]近年来,团队的工作模式风靡全球,无论是团队模式的始创国日本,还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欧洲,都早已将团队引入企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组织的局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运作方式,提高了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团队。尤其是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以个人独立完成任务为基础的工作方式正逐渐被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所取代,很多企业都希望能

岳庆平

岳庆平老师宏观经济/党政专家【资质背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常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代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和高级职称评委岳飞文化研究会会长(岳飞29代孙)百家讲坛主讲老师【主要经历】2011年2月27日至4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司厅长级研究专题班脱产学习,任书

郭继承

郭继承老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中国思想史)博士后(师从张岂之)。现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全国高校二十大精神巡讲团成员,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市委宣传部宣讲家网站主讲老师,中宣部学习强国网站主讲老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主讲老师,弘正学堂学术导师,北京大学总裁班、清华大学总裁班、中国人民大学总裁班等多家教育机构主讲老师,中广联合会文化艺术视听传播委员会副

谭德贵《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主讲:谭德贵老师【课程背景】中国命理文化是科学还是迷信?命运是否存在?命运可以改变吗?历史上的思想家对命运思想有何不同的看法?能否预测自然变异、国运、个人命运、股市情况?《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对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影响。《周易》首先是对中国传统传统的科学技术影响深远,“制器尚象”所形成的科技思维模式、研究范式,对古代天文学、中医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周易》对中国传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