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原联想集团董事兼总工程师
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人物经历
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61年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1964年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的119机研制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
1968年参与717机显示器研制;
1981年至1983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做访问研究员;
1984年初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
11月应邀出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总工程师;
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
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9年被联想集团解聘;
2002年至2011年担任第五、六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2011年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科研综述
倪光南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在担任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总工期间,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部分内容参见:柳倪之争)
倪光南一向力主自主核心技术,他坚持认为联想下一步应当进军核心技术,并顺应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趋势及早作出部署。为此,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当时罗争领导的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已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部,仅次于杨元庆领导的微机部,其全面实力超过了当时的华为,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程控交换机。
1993年,倪光南组织了软件中心、小型机部、R&D部三个部门联合开发LXBS金融平台软件。
1994年,倪光南在联想领导层参与下又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
1995年开始,倪光南就不遗余力地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认为这是关系到信息安全,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学术论著
1997年12月,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软件和芯片——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文,倪光南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1999年2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Wintel面临挑战》说,Linux正在迅速扩展市场,呼吁政府及企业大力支持Linux在中国的发展,基于Linux发展自主操作系统,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2月1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新机遇》,论述道:“过去难以实现的计划,有了转机。抓住机遇,就将为中国计算机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05年8月1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辩证看待软件专利保护》一文指出,美国作为软件业的垄断者,从其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近年来大大强化了软件的专利保护。但中国现阶段应主要实行软件的版权保护,这有利于中国软件业的自主创新,有利于打破美国软件跨国公司的垄断。
政策建言
2001年和2002年,倪光南连同其他政协委员先后提交议案《通过政府采购,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规范政府采购,扶持自主的IT核心技术》,提出“在政府采购招标时,如其他指标不相上下,应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或企业给以优先权”,呼吁“制订有关政府采购的相应法规,并加强对它执行过程的监控”。此外还主张制订“国家信息化有关标准来规范政府采购”。后来,在各界的推动下,2003年中国《政府采购法》生效。此后,倪光南积极支持遵循《政府采购法》采购国产软件。在2004年的政府正版软件采购中,针对某些地方将政府采购正版软件变成“采购外国软件”的倾向,他坚持连同其他专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要求纠正这种倾向。中国软件产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软件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关系到软件正版化,关系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关系到增加GDP和就业等等,所以软件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应当优先发展。为此,中国需要发展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系统集成、离岸外包等等,需要建立一个自主的软件产业体系。这正是我们和某些外国咨询公司意见的主要差别。有的外国咨询公司(如麦肯锡)主张,中国不必发展基础软件,而应像印度那样,主要做面向出口的离岸外包业务。这种观点初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它是不希望中国去和跨国公司竞争,不希望中国进入基础软件这个高端市场,而是希望中国去和印度竞争,去争离岸外包这个低端市场。如果中国这样做了,中国软件产业只能贡献一些GDP和就业,上述关于软件产业的战略要求就不可能满足了。
倪光南始终坚,中国应当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操作系统、CPU等核心技术。从1999年起,他积极支持开源软件,促进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他秉承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的信念,推动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工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