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明老师简介
法学(新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聘中国人民大学首批国家二级教授; 2003-201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2013年-201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委员。
2016年3月15日,从北京师范大学聘请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喻国明是中国传播学实证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他已经主持进行了400余项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特别是近五年来,喻国明在调查数据的价值挖掘、智能化文本分析技术在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并据此提出“瞬间效果”的研究范式等,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喻国明一直走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前沿,早在八十年代中,他所提出的关于“传-受互动方格”理论、新闻体制选择的多维性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新闻改革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极富建树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话语”而被收录到有关学术辞典和专业工具书中。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喻国明的研究进一步转入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接轨的方向上来。
他一方面广泛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国传播实际的极有认识和操作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提出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的概念;近年来,他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传媒业发展的拐点论”,“从‘增量改革’到‘语法革命’”以及“整合力是传媒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均在中国传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赢得了“中国传媒十大创新人物”、“中国媒介发展思想人物”、“共和国60年十大影响力人物”等荣誉。
迄今为止,独著、合著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蓝皮书共39本,论文900余篇,自1979年记录以来在新闻传播学科的论文引文数第一(据中国知网学术数据)。
研究方向
新闻传播理论;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