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谢立民
【教学目的】
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通过学习帮助党员和领导干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基本特点、形成逻辑和深刻影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课时安排】3小时
【讲课提纲】
一、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一)内涵:新质生产力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体现在四新: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
1、更高素质的劳动者(第一要素)
2、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动力源泉)
3、更广范畴的劳动对象(物质基础)
4、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高效协同
(二)主要特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1、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
2、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
3、以新供给和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1、从经济层面上看,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2、从社会层面上看,能够带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三、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原则和要求
(一)原则
1、坚持系统观念 2、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3、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4、坚持以产业升级为方向
(二)要求
1、要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2、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
3、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
4、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
5、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配合
四、2024年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二)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
(三)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