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项目管理是二十世纪科学管理领域的伟大成就,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方法,具有普适性、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典型特征。理解、掌握并运用项目管理可以系统化地引领我们应对工作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考验,切实指导实践,帮助组织与个人提升工作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帮助实现预定的目标。
学习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的理性思维,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及工具,更是企业各类管理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培养各类技术、业务人员的系统化工作管理意识和能力,促进各级管理者以更加理性的思维、更加有效的方法、更加务实的实践来开展工作。
目标收益
探讨项目化管理的特点,系统化地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管理方法
分析与阐述项目实施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把课堂当现场,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业务情境再现、管理活动实操、项目复盘辅导等多种交互学习方式,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与工具
强化项目工作中的管理意识,激发对于项目管理的兴趣与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探索的欲望,促进其将课堂学习与实操收获与自身工作的结合和运用
参与对象:
项目总监、项目经理、项目团队骨干成员,职能部门经理及其他从事项目管理活动的人员。
实施说明:
鉴于项目管理的实践性的特点,我们主张项目管理的培训、学习在内容上应更加贴近企业的具体业务和项目的实际,着重于其中关键的管理活动、方法和工具。我们将综合采用“课程面授+案例分析+项目实操+问题研讨”的系统化行动学习形式。
为保证本方案的学习效果及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议课时2-3天,每次培训参与人数不超过30人。
增值服务
我们深知,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度实践性特点的项目管理来说。因此,我们真切理解置身于复杂与不确定的现实项目环境中的管理者的真实状态;高度关注培训学习以后,他们在从知识掌握到思维模式的更新,再到行为习惯的改变,最终为组织贡献出卓越的绩效成果这一完整的过程。
首先,我们会在内训企业的配合下,对培训责任部门、需求部门,以及学员进行差异化的“课前调研”以了解企业实际的“项目管理环境”和学员的基本“能力现状”,并初步界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必要时会通过“电话会议”等方式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沟通,进一步明确“培训需求”和“关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我们会根据课程主题落地转化的需要,在培训后当即为学员布置与其自身业务相关的“主题作业”“工作论文”“实操任务”等,并根据企业和学员的需要和意愿建立并实施持续的“长期辅导”机制,以最大化实现学习的价值。
主要内容
模块 | 章节 | 内容要点 | 关键工具 |
基本认知 | 结果导向的工作管理 | n 组织活动系统中的项目管理 n 组织活动及工作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n 卓越项目的绩效表现及管理启发 | n 项目结果构成 n 项目活动构成 n 项目过程曲线 |
项目化管理基本理论 | n 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n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与核心理念 | ||
建立共识 | 共识项目目标与结果 | n 项目立项背景与目标 n 项目预期收益及价值 n 项目交付结果与核心要求 n 项目任务及工作界面 n 项目生命周期及里程碑 | n 里程碑总表 n 项目全景图 n SWOT矩阵 |
共识项目实施环境 | n 项目的工作流关联及约束 n 项目的决策链及约束 n 项目的资源需求及获取 n 项目的制度、流程和文化环境 | ||
规划路径 | 计划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 n 计划的类型、层次及作用 n 计划的维护、变更及管理 | n 工作分解WBS n 网络图PDM n 计划估算PERT n 明确责任RAM |
计划制定的方法及工具 | n 任务分解,将工作范围与结果结构化 n 活动排序,将工作任务及关系网络化 n 计划估算,量化工作成本与进度 n 责任匹配,明确人员角色及责任 n 计划集成,将执行要素可视化 | ||
把握关键 | 利益相关方管理 | n 干系人对项目的影响模式 n 干系人的识别、分析及沟通 n 把握干系人期望及影响的变化 | n 利益/影响矩阵 n 正负力道分析图 |
项目风险管理 | n 风险属性及其对项目的影响 n 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及应对 n 监控风险项目风险的发生及变化 | n 概率/影响矩阵 n ATMA应对策略 | |
达成结果 | 基于计划的执行与监控 | n 项目执行的前提及依据 n 项目的基准管理与偏差控制 n 项目监控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因素 n 项目优化及变更的规范要求 n 项目的收尾、总结与复盘 | n 绩效监控曲线 n 项目变更控制 |
授课老师
杨斌 实战管理咨询顾问及培训讲师,项目运作与管理专家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