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课程:

向锦武,男,1964年4月生,汉族,湖南岳阳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行器设计专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低空经济场景有深入研究


1984年获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学士学位;

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

1993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型号总设计师、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与型号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多型无人侦察机系统型号总设计师。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创新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5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30名。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团队入选教育部“长航时无人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团队。



向锦武院士介绍道,航空分为民航、军航两部分。在民用航空中,除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部分都属于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大型的医疗救援、电信塔的吊运都离不开重型或大型直升机;无人机则侧重于农林植保等场景。

在他看来,无人化、智能化、电动化、网络化低空经济的主要特征。此前,飞行驾驶证培训费昂贵,考取后每年还需要完成一定的飞行小时数,难以推广;而当前的无人化、未来的智能化,使得飞行器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电动化路径则类似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中国在传统内燃机发动机领域相对于欧美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换道发展电动汽车——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同样与欧美存在差距,因此换道发展电动飞行器。另外,传统直升机涉及空气动力学、传动系统等难题,电动化降低了研发难度,但也面临提高续航、能量密度、能量供应等新挑战。

“离开应用场景的牵引,低空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向锦武院士指出,低空经济先后经历了早期的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无人机、北斗导航、5G通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迈入应用普及的阶段

在他看来,城市空中交通是未来eVTOL的一个重要落地场景:未来城市里跑的主要是火车,人们出行主要依靠eVTOL。在物流场景中,则将以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为主,构成物流运输“最后十公里”的新手段。“我相信不需要经过一百年,经过三十年,我们的天空就会更为繁忙。”


相关老师

微信扫一扫

T:13911448898

立即
报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