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晨教授简介
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
曾先后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巴黎高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大学做过访问学者、访问教授。
入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9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19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9年)。
在教学方面获得多项荣誉,2019年获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市育才奖、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其牵头或参与的教学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6年)等荣誉。在科研方面,其多项著作、论文获得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三等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两篇文章分别入选2015、2017年“上海社联十大年度推介论文”。
学术兼职
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指导委员会委员
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上海中西比较哲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西方近代哲学、法国哲学、犹太哲学以及比较哲学研究、通识教育理论等。
科研项目:
(1)汉语哲学的历史基础与理论建构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19GZGX05)2019
(2)复旦大学在线通识课程建设,复旦大学在线通识课程建设,2016
(3)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基本课程单元与跨学科教学,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基本课程单元与跨学科教学,2015
(4)政治与宗教: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10-0348),2011
(5)人文学科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哲学方向),教育部其他项目,2009
(6)马克思、现代性与犹太人问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10022),2008
(7)现代性问题与犹太哲学的回应,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03BZX001), 2003
(8)莱维纳斯与现代犹太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2CZX007),2002
主讲课程
个人语录
“学习不是关起门来一个人读书的问题。八十年代以来涌现了许多学人,(相互之间探讨和激荡很多),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讲究学术化,学校也比较重视考评体制,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化,但是细致化只是作学问的一个方面,研究领域的细化和缺乏沟通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学术共同体不是由外在的机构形成的,而是由一些对学问最有兴趣的人,就一些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形成的共同体。这样一方面能拓宽个体的眼界,这也是读书的意义,同时不同个体的交流能够有助于超越个体的有限性。”
“在小时候曾梦想长大了要做很多的事,就是没想过做教师。不过现在很满足于做一名哲学教师。只是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很难的,责任是很大的。”
“最喜欢知道生活世界的种种逻辑。各种逻辑在生活中都有它的道理,但它们交织在一起就会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无从理解。在这个谜局中看清走势,非常有吸引力。
“思考不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是不断地与人类的思想者对话,这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读书计划,最期待的就是平平静静地把这些思考和读书的计划完成。”
“最快乐的事情是看着所爱的人快乐,到现在还没遇到过什么最不快乐的事情。最强之点是善于理解他人。”
“最喜欢大自然,在真正的自然环境中坐一会儿,是最美的。最不喜欢人世间无谓的争斗,可怜可悲,也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