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马润青
常驻地: 上海
擅长领域: 党史党建 国学智慧

课程描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络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构建的道德伦理体系始终是中国人血脉里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中学习并成长,通过理解儒家思想精髓实现卓越管理与自我提升。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被新加坡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应用。 新加坡开国元勋,前总理李光耀在大量研讨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精髓归纳了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人尊称为“八德”。用“八德”哲学理念治理下的新加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得弹丸之地的新加坡挤入了“亚洲四小龙”的行列,也使新加坡人共同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令世界为之瞩目,由此新加坡也被冠以新儒学的实践者。其实在企业这个组织中,如果将这“八德”运用于管理中,也会起到很是好的效果,它是中国化哲学思维模式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儒家“八德”哲学理念应用于企业管理,有着不同意义的诠释。 

 

儒家精髓的学习对现代企业管理者意义深远,卓越管理和自我提升就是把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与西方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的就是这种结合。马云在IT峰会上也着重强调:“现代企业不缺乏创新,但缺乏的是管理,而实际上,学习儒家思想提升自我并进行卓越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并提升企业文化”。

 

本课程通过儒家精髓给现代管理者传统文化的洗礼,从孔子阐述的“内圣外王”入手,通过管理“九思”、“四弊”诠释作为管理者应如何内塑精、气、神,外展方法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完美展现“道德为先,诚信为根,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卓越管理思想,从而在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成为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

 

课程受益:

实现高层次管理目标——道德形成团队对管理者的心理依附

管理者个人——管理从有形到无形的升华

企业——营建“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工作氛围

 

课程对象:企业中层管理者

课程时间:两天共12小时

 

课程方式:

1.封闭训练  情景互动

2.职业嫁接  团队竞赛

3.现场答疑  心得共享

 

课程大纲:

前言:管理真正需要的目标

以人为本vs以仁为本

九思vs四弊

管理者——心理依附——团队稳定——战斗力

孔子管理呈现出的精髓和本质:

道德为先;诚信为根;以人为本;无为而治

 

课程目标实现的条件:

明明德——道德的自我完善

君子之强——“内圣”方可“外王”

无为而治——大道在身,进退自如

 

第一体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道德需要自我完善

 

(一)管理者是团队品德集大成者

 诚意、正心---您的品德决定团队的风气与活力

 

问题呈现:

1.有道无德,必遭妖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

2.不公则不明,无廉则无威

3.义利不分,取舍不定

 

解决方法:

思想:

管理者的使命感

行为:

1.一日三省吾身,以理驭情

2.公生明,廉生威,道德为先

3.见利思义,舍小利取大义,大义即公众权益

 

(二)明德三思:视思明、听思聪、疑思问

透过现象看、听、问事物的本质,才是格物致知

 

问题呈现: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听而断之;听而忘之

3.不懂装懂,耻于下问

解决方法:

思想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行为:

1.道而无形,寻道需拨开树叶,即透过现象,本质立现

2.听完——听清——听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诚也!

 

(三).敬德两思:事思敬才能言思忠

管理者做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

问题呈现:

1.得过且过的思想——和尚撞钟

2.敏于言而讷于行——光说不练

 

解决方法:

1.在其位不谋其政者,上下离心,去有期矣!

2.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成德三思:忿思难、色思温、貌思恭

修身是慎独中和,是思想和行为的完美结合,即知行合一

问题呈现:

1.愤怒时率性而为,不计后果

2.遇到紧急或意外情况根骨不立,首鼠两端

3.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解决方法:

1.愤怒——转移情绪——离开——总结

2.修身即是炼气,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够扬长避短

3.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体系总结:

正心诚意决定团队整体道德的方向;

格物致知的本质体现是“看、听、问”

修身=制怒+炼气+俯身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共称儒家“内圣”,是明明德

 

第二体系:君子之强——内圣而外王

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齐家之道——克偏私去偏见。

青岛港务局党委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以家庭为重的口号:家庭第一,事业第二

问题呈现:

1.管理者只在意工作而忽略员工感受

2.对员工家庭情况和困难掌握不够

3.缺乏帮助和解决员工家庭困难的手段

解决方法:

1.“混沌之死”的启示

2.八小时外做足“文章”

3.权力的熠熠生辉——转化

 

(二)道在人为——执掌牛耳时小试牛刀

任何情况下都要防止矛盾量变到质变,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快速转移

 

问题呈现:

1.片面的看待团队现状,过分悲观或过分乐观,缺乏理性分析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纠缠不清,抓不住根本

3.缺乏转移矛盾和化解危机的手段,矛盾不断改变呈现方式

解决方法:

1.相时而动,划“大圈子”包围并逐步分解“小圈子”

2.先谋后事,谋事先谋人

3.奇正相合,重新制定短期的易实现目标或分解现有目标,带动解决主要矛盾

 

(三)絜矩之道——治国在“度己度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问题呈现:

1.轻视上行下效的杀伤力

2.轻民心而不从民所欲

3.重财轻德,舍本逐末,小人必猖獗

 

解决方法:
     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体察下情,与下级同好恶、共甘苦

3.仁者“以财发身”

 

(四)做人做事,以诚“治天下”

至诚,经纶天下,立天下之大本

问题呈现:

1.管理者做不到言必行,就不存在行必果。

2.忽略诚信体系的作用。

3.管理者凭个人喜好决定对员工的信任程度。

 

解决方法:

1.至诚,能化人,能成事,能久远,关键在去私心

2.全面推行和创建诚信体系,实施一票否决
     3.牢记“有所欲必有所弊”,管好身边人

 

体系总结:

“外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纠偏、任事、絜矩、至诚的浓缩,是通向大道在身进退自如的必由之路

 

第三体系:无为而治——大道在身,进退自如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本质是以人为本

 

(一)伸出”看不见的手”

善治者,善不治也

问题呈现:

1.不认可或不放心下级之间可以自行解决工作和人际矛盾

2.强调自身权威和作用,不愿退居“幕后”

3.尽看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解决方法:

1.立“五德”,引导构建“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氛围

2.善化“有形为无形”,重点在“置身事外”

3.对下级:优点放在眼中——适时鼓励,缺点放在肚中——上下分开

 

(二)缩回”看得见的手”

做甘于“寂寞”的管理者

 

问题呈现:

1.事必躬亲=忙=茫=盲

2.不愿做“闲人”

 

解决方法:

1.墨子启示: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2.庸人——事人——君子——闲人

 

(三)无为而治的最大“敌人”——四恶

从良帅走向良匠

 

问题呈现:

1.主观猜疑

2.过于执着,逆天而行

3.凡事皆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意见

4.自私,极度利己

 

解决方法:

1.学习: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不偏谓之中,过则犹不及

3.德不孤,必有邻;唯仁者能好人

4.“囚徒理论”告诉我们,极度利己必害己

 

体系总结:

无为而治是以人为本的完美体现,实现它必须思想上要除”四弊”,行为上用好“两只手”,管理者从有形化为无形时,自然有如大道在身,进退自如。

 

愿你不仅仅是一名深受欢迎和拥护的职业管理者,而是成为团队心理依附的指路明灯。

 

授课老师

马润青 党建、国学智慧专家,上海公安学院教授

常驻地:上海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

主讲课程:《两学一做的精髓所在》《党员干部领导作风建设》《新时代的三者合一》《如何做好党支部书记》《国际政治军事分析》《国企的“松筋接骨”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孔子学领导力-儒家思想引领企业文化与智慧》

微信扫一扫

T:13911448898

立即
报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